Abstract
近年來,民國女作家蕭紅的形象在學界一直有被標籤化的趨勢,無外不出「女性主義作家」、「抗戰作家」等名號,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蕭紅的形象,妨礙了在蕭紅身上挖掘其它特質的可能。面對這一現象,本文試圖突破以往常規視野下塑造蕭紅形象局限於傳統純文字文本,囿於「還原」作家真實面貌的做法,力圖展示出多面、立體、作者主觀化的蕭紅形象。從形象塑造者主觀的創作中提取信息以分類歸納,同時力圖構建出新的、隸屬研究者本身的思維方式。本文將純文字文本與跨媒介文本結合而談,通過共時與歷時縱橫相觀的方式,觀察不同文本中或相離或交叉的內容,從而尋找並探討蕭紅在不同類型文本中所具有的或普遍規範,或變幻無常的多重形象,構建作家形象在文學立場上的特殊意義。其中,純文字文本包括與蕭紅有關的傳記、書信集等;跨媒介文本則包括與蕭紅有關的歌劇、舞劇、電影。後者也是本文獨創之處,探討這些在蕭紅研究界較為新興的表現方式如何塑造蕭紅形象。理論方面,本文將以西方藝術史中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主義為基礎和支點,以茱莉亞•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理論與巴赫金的文本對話理論為研究方法,探討文本之間如何相互作用,力爭展示在新的理論觀照之下的蕭紅形象,並進一步建立宏大、多面的形象審視體系。
Date of Award | 29 Aug 2018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Supervisor | Yuen Fung Howard CHOY (Supervisor) |
User-Defined Keywords
- 蕭紅, --1911-1942
- Criticism and 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