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之謂教」: 墨學「宗教性」抉微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Faith or not faith: on the religiosity of the Mohist school
  • 黃蕉風

    Student thesis: Doctoral Thesis

    Abstract

    由於史料的缺佚和文獻不足征,歷史上真實的墨子墨家墨學,其源流、建制、傳承,已不可考。加之去今已遠,後世人們所描繪的墨子墨家墨學,多為一種在歷史流轉中不斷被創造性建構出來的「想象的形態」,這在古典文本的接受史上本不鮮見。近代以來,墨學復興,墨學研究呈現多元化局面,開始出現以宗教之維介入墨學研究的論述。當代墨研學人,並未承繼近代墨學的這一條進路,主流觀點傾向「墨家非宗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的狹隘化。目前墨學界有關《墨子》一書的訓詁考證、義理詮釋等工作,均取得長足的發展。然而相關墨學「宗教向度」的研究,尚缺乏專文進行系統性討論。職是之故,本文即嘗試以宗教之維介入相關議題的探討,期以拓展當代墨學研究的視域。筆者認為,考察墨家宗教向度有利於創造性詮釋千年絕學墨學,融合墨學之維和宗教之維可資開創當代墨學的新路徑。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首先提出本文之問題意識----「墨家之謂教」;第二章為「宗教思想探微」,除對《墨子》書中直接關涉墨家宗教思想的「宗教三論」進行分析外,還將關乎墨家立教之根本的「法儀」和護教之基礎的「三表」納入墨家宗教思想體系進行研討;第三章為「宗教倫理辨難」。所謂「辯難」,即為由思想主張下沉至實際踐履的「路徑抉擇」問題。過往人們論斷墨學之失,常有謂其陳義過高(兼愛不可能)、反乎人情(非禮非樂、節葬節用)、邏輯不自洽(尊天事鬼卻又非命)等,皆為此類。在本章中,筆者即從宗教的角度嘗試對墨家之倫理決斷作出新的詮釋;第四章為「宗教形態蠡測」,百年以來,墨學界之所以對「墨家之謂教」產生分歧,除了學人闡釋墨學的理路不同以及各自意識形態立場相異外,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對關涉墨家宗教向度的宗教概念及其內涵缺乏掌握。本章將結合宗教學的研究方法對墨家的宗教形態進行推測,并就墨家之神論模式、建制組織、中絕原因以及墨子之教主人格展開相應研討;第五章為「耶墨對話:中國基督徒論墨教」。由於在思想主張、建制組織以及教派創始人人格等多方面的相似,基督教常被援之作為墨家的比較對象,或謂墨家為基督教在東方的「投射物」。加之近代以來的墨學復興,其影響力漸由教會外知識分子擴展至教會內的基督徒。由此產生了一批中國基督徒「耶墨對話」的思想成果。這些基督徒以基督教來理解墨學,其論述既有致力於會通耶墨,也有著重於辨道衛教,呈現出與嚴謹客觀之學術研究截然不同的思想圖景;第六章為「結語」,對全文觀點進行總結。

    Date of Award30 Aug 2018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SupervisorZhi CHEN (Supervisor)

    User-Defined Keywords

    • Moism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