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今日以焦竑為主題的研究成果,皆承認他在明代學術史上的身份有兩種定位:泰州王門傳人、考據學者。但在現有的學術史論述中,這兩重身份恰好是互相衝突的。因此對焦竑學術的描述,多認為他是「斷裂的」學術性格,或者是身處於「尊德性」轉向「道問學」的學術過渡人物。而本文則試圖扭轉此種認知,以焦竑所繼承的心學傳統為根柢,重新架構其學術中「尊德性」與「道問學」的學術邏輯。 本文共分六章,首章為緒論、第六章為結論。正文部份共分四章:第二章透過考據學源起的數種說法進行分析,探討現今學界對王學的既定印象。第三章以焦竑與考據學的關係為核心,說明他學術行為的內在邏輯。第四章則說明焦竑學術行為背後的理論依據。第五章則補充說明「知識」與「道德」在焦竑思想體系中的定位和意義。
Date of Award | 20 Jan 2016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Supervisor | Zhi CHEN (Supervisor) |
User-Defined Keywords
- 960-1644
- Neo-Confucianism
- Philosophy
- Chinese
- 王陽明(1472-1529)
- 泰州學派
- 考據學
- 尊德性
- 道問學
- 焦竑(154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