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學•鄉學•家學 ─ 朝鮮嶺南家訓中科擧與修身的關係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為學不必以出仕為目的, 但若然士人棄絕科場, 獨處修身之地, 亦難以實踐儒家「內聖外王」之道。《小學》東傳, 帶動朝鮮全國上下通過科舉制度、鄉校學令和家訓教育方面, 重新思考科舉與修身之間的微妙關係。本文比較朝鮮王朝成均館、鄉校和嶺南家訓的教育內容, 探討以下問題 : 一、朝鮮太宗增設科舉「錄名」制度,藉此勸勉士人誦讀《小學》, 注重修身工夫, 其效用如何? 二、館學、鄉學和家學的教育目的各有側重, 它們在科舉與修身的關係上, 如何取捨? 三、嶺南士人尊崇程朱性理學, 致力傳播《小學》, 他們對嶺南家訓帶來了甚麼影響? 四、嶺南家訓在強調修身的同時, 又如何維護家族聲譽, 勸勉士人應試科場, 光耀門楣?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131-208
Number of pages78
Journal東亞漢學研究
Volume15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Mar 2021

User-Defined Keywords

  • 《小學》
  • 學令
  • 成均館
  • 鄉校
  • 嶺南家訓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