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大戰——甲午戰爭

麥勁生*

*Corresponding author for this work

    Research output: Chapter in book/report/conference proceedingChapterpeer-review

    Abstract

    甲午中日大戰距今已超過一世紀,但戰爭始末和影響至今仍為中外史家重視,事實上,被視為三十多年自強運動重要成果的北洋海軍,在這一戰中蕩然無存,清朝政府更被迫與中國人眼中為小島國簽訂恥辱的《馬關條約》,自此帝國頹勢不可挽回,甲午海戰可算是中國歷史上對外的最大規模海戰。之前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中方的海防設施和舊式船艇根本無力抵禦遠道而來的西式艦艇,至1884年馬江之戰,中方錯誤不決,喪失先機,缺乏實戰經驗的福建艦隊勉強迎戰法國艦隊,落得慘敗收場。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海軍已排名世界第八,擁有四支艦隊、戰艦65艘。出戰日軍的北洋艦隊,經理李鴻章近三十年經營,火力冠絕亞洲。但中日戰爭甫開,中方於豐島之戰未能得利,黃海大戰(又稱大東溝海戰)更損兵折將,北洋艦隊最後在威海防禦戰中被殲滅。中、日甲午之戰牽涉雙方海陸戰爭,但北洋艦隊覆沒後,日本奪得黃海以至渤海灣的制海權,有於山東、遼東半島以至山海關一帶登陸,若會合早已佔領朝鮮的日本陸軍,隨時進逼京師,請求只得求和。甲午海戰,可說是勝敗的關鍵。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中國史上的著名戰役
    Editors 麥勁生
    Place of Publication香港
    Publisher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Chapter7
    Pages155-188
    Number of pages34
    Edition1st
    ISBN (Print)9789882198074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May 2012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