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研究汉语词汇史的学者常把时代相近的专书联系起来,归纳比较专书之间的词汇用法,藉此探求汉语词汇的断代特征。这种方法无疑有助于考察汉语词汇在不同年代的发展变化,亦为断代词汇史奠下基础。词汇的演变见于不同年代的专书中。至于同一部专书内的词汇变化较少。诚然,若专书是一时一地一人之作,则书中的词语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一部成于众人之手的历史书,其词语变化可能较多。《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书,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廿七年(约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凡二百四十多年的史事。其成书的经过,沉玉成与刘宁在《春秋左传学史稿》中说:
《左传》这部书从草创到写定,应该经历一个过程,具体说,当是草创于春秋末而写定于战国中期以前,由授受者不断补充润色,大体定型。
《左传》的编写方式很特别,它根据鲁国十二公的先后年份写成。在鲁隐公至鲁哀公年间,语言没有静止不变,是故其新生的功能和形式可能出现在《左传》中。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每当新事物、新概念出现,
语言的構造成分便通过"变异"的途径,缔造新的功能来达至思想沟通。《左传》的词语由单音节演变为双音节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最初,单音词为了满足语用要求或受到语境制约,才临时变异为双音词使用,这种演变属于“共时性的变化”。但双音词经过不断使用,在历史发展中取得时间的连续性后,则会演变为“历时性的变化”。双音词在“共时性”过渡为“历时性”的演变中,其组成部分均有变异的可能,当中包括词义、词性、词形和词序四方面。这些变化若载于《左传》中,则分析《左传》双音词的变异用法,也能窥探古汉语双音词的演变。
《左传》这部书从草创到写定,应该经历一个过程,具体说,当是草创于春秋末而写定于战国中期以前,由授受者不断补充润色,大体定型。
《左传》的编写方式很特别,它根据鲁国十二公的先后年份写成。在鲁隐公至鲁哀公年间,语言没有静止不变,是故其新生的功能和形式可能出现在《左传》中。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每当新事物、新概念出现,
语言的構造成分便通过"变异"的途径,缔造新的功能来达至思想沟通。《左传》的词语由单音节演变为双音节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最初,单音词为了满足语用要求或受到语境制约,才临时变异为双音词使用,这种演变属于“共时性的变化”。但双音词经过不断使用,在历史发展中取得时间的连续性后,则会演变为“历时性的变化”。双音词在“共时性”过渡为“历时性”的演变中,其组成部分均有变异的可能,当中包括词义、词性、词形和词序四方面。这些变化若载于《左传》中,则分析《左传》双音词的变异用法,也能窥探古汉语双音词的演变。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Simplified) |
---|---|
Pages (from-to) | 37-51 |
Number of pages | 15 |
Journal | 南大语言文化学报 |
Volume | 2 |
Issue number | 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Jan 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