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残留毛的显微鉴定研究

胡雅妮, 康廷国, 赵中振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Journal article

Abstract

本课题首次从动物类药材残留毛的显微特征入手,将显微摄影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从而获得数字化图像特征以适于计算机编程需要及对含残留毛的动物类药材进行鉴定研究。 1. 对收集到的26种昆虫、小动物类药材所含刚毛(seta or bristle)的显微特征作了细致观察与描述,同时提取刚毛长度、中部直径等特征性参数。 2. 对收集到的11种含毛(hair)类药材(其中包括动物粪便类药材一种——望月砂Lepus tolai Pallas)所含残留毛的显微特征作了细致观察与描述,同时提取特征性参数;另收集3种动物背毛(棕熊Ursus arctos L.、猴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豹Panthera pardus L.),亦对其特征进行细致观察与描述,提取毛干直径、髓部直径、髓质指数(髓质指数=髓质宽度×100/毛干直径)等特征性参数,从而达到与动物药残留毛比较鉴定的目的。 3. 收集残留绒羽(plumule)类药材4种(干家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ineger等),对其中所含残留绒羽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提取单枝节长、单枝节宽、节根部宽、体毛节长、侧枝直径、枝髓直径、髓质指数、节部刺长等特征性参数。 4. 收集含动物药的中成药2种(溶栓胶囊、保婴丹),对其中所含动物药残留毛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与原药材残留毛特征比较,以验证该方法在中成药显微鉴定中的应用。 动物类药材残留毛的显微鉴定研究结果表明:26种昆虫、小动物类药材所含刚毛在长短、直径、颜色、表面纹理、髓部直径、毛尖、毛根特征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11种含毛类药材所含残留毛与三种普通动物的背毛及粪便类药材中的残留毛在颜色、毛干直径、髓部直径、髓质指数、髓质细胞形态、毛小皮纹理、毛尖以及毛根、毛囊的特征等方面亦有显著差异;3种禽鸟类药材与白鸽所含残留绒羽在羽干直径、髓部直径、髓质细胞形态、侧枝直径、单枝节长、节部刺状突起特征等方面亦存在不程度差异,其中干家雀所残留的绒羽毛囊膨大且中空,毛干较宽,髓质细胞方形或类多角形,单枝呈节结状,故个体特征尤为显著。 此外,通过对两种中成药中所含动物药残留毛的显微鉴定研究,即初步验证:当动物药被粉碎加入成药后,其残留毛的显微特征在显微镜下依然清晰可见。本研究亦初步表明,动物药的残留毛具有生物学稳定的特性,以该特性入手来研究和鉴定含残留毛的动物类药材是方便、适宜而有待进一步推广研究的。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implified)
Pages (from-to)239-241
Number of pages3
Journal中草药
Volume35
Issue numberSupplement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04

User-Defined Keywords

  • 动物药
  • 残留毛
  • 显微鉴定
  • 刚毛
  • 毛发
  • 绒羽
  • 毛尖
  • 毛干
  • 毛根
  • 羽根
  • 刚毛囊
  • 毛囊
  • 侧枝
  • 单枝
  • 皮质
  • 髓质
  • 髓质细胞
  • 表面纹理
  • 毛小皮纹理
  • 特征性参数
  • 直径
  • 纹理间距
  • 髓质指数
  • 成药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