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随着国内外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疗效得到认可[1],同时,随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得到广泛开展。从多种临床试验的实施到不同方法学的尝试,对客观、正确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一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客观、正确的评价中医药疗效引发了学界的诸多思考。对此,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和思索,我们认为疾病中医证候分类和复杂干预措施是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与临床疗效评价密切相关的是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如果诊断标准明确,治疗方法确定,则选择适当的方法即可进行疗效评价。反之,如果诊断标准模糊,治疗方法多变,则很难进行正确的疗效评价。因此,疗效评价首先要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由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目前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是以证候理论为基础的证候分类理论,而对疾病的治疗则根据证候和患者的不同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结合(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复杂干预措施。因此说,疾病中医证候分类与复杂干预措施是影响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核心问题。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 |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typing and complica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are core problems for influencing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assessment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Simplified) |
Pages (from-to) | 449-451 |
Number of pages | 3 |
Journal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Volume | 31 |
Issue number | 4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Apr 2011 |
Scopus Subject Areas
- Gener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