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滞于物: 宋代咏物词的物象空间与意蕴空间

宋学达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Journal articlepeer-review

    Abstract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implified)
    Pages (from-to)40-47
    Number of pages8
    Journal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Volume20
    Issue number2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Mar 2021

    User-Defined Keywords

    • 咏物词
    • 文本空间
    • 苏轼
    • 周邦彦
    • 辛弃疾
    • 姜夔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