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元宇宙作为新兴的概念,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未来人类生活的想象空间,另外一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
比如如何有效使用虚拟环境来创建新的空间形态,不是作为现实的替代品,而是作为现实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不管这个现实是实体的还是数码的,虚拟环境是否可以被视为现实的延伸——实体环境和虚拟环境共存?
Subject
2022年6月26日,“F.N.S.X. @ 未来历史”在云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方敏儿担任策展人,呈现了费俊、丹尼尔·尚肯(Daniel Shanken)、彼得·倪森(Peter Nelson)和许毅博四位艺术家作品。
展览希望探索由元宇宙所引发的空间观念探索,在连接虚拟空间和现实的情景时,带给人类的多重可能。
现场导览
展览现场
而艺术家作为各个创作类型的本体,如何于此基础上,凭借新技术、新材料的可能形态,带来更多新的尝试?让它不仅在当下绽放出光芒,更能展望未来,以艺术史为坐标,向每一个艺术从业者提出当下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借此次展览,雅昌艺术网采访了策展人方敏儿,一方面回应了上述提到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她的见解也为我们理解新技术和未来世界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维度。
对话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您谈谈此次展览举办的背景?此次展览的主题为“F.N.S.X. @未来历史”,这个主题您能否讲讲?
方敏儿:F.N.S.X. @ 未来历史是一个与科技相关的艺术展览。此次展览主题与两方面有关,一个是美术馆所处的位置,在建筑的顶端,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云端,而我近两三年研究的方向就是虚拟和实体空间之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云美术馆是一座社区美术馆,“未来历史”表面上看似乎是很宏观的命题,但是,比如我们之间的谈话,讲过之后就成为了历史,所以“历史”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展览希望探讨的是观众与未来生活之间的关系。
此次展览,四位参展艺术家的创作都介于虚拟和实体空间之间,他们的思考涉及历史、当下和对未来的期盼。
《潘多拉盒子》,许毅博,2020,影像装置,尺寸可变
《透明社会:契约》,许毅博,2020,影像装置
雅昌艺术网:您在展览前言中讲到:“以微观历史的视角,探究艺术作为一个有关乎物与空间场域里的存在”,能否展开谈谈?
方敏儿:当代艺术展览,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思考空间,每个人的成长背景都不相同,以个人的成长背景或者是经历去思考历史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在我看来,历史是属于每个人的,这样的历史观或者历史脉络才会变得有趣。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展览的策划中,特别注重展览与观众的互动以及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呈现。
具体到此次展览,“F.N.S.X.”就是四位艺术家的姓氏,也是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未来的历史。四位艺术家呈现新科技作为视觉工具的叙述图像、物和空间的多重可能性。每个艺术家的作品如同不同的媒介, 每一样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历史时间性, 而艺术的历史也是指不同视觉表现的轨迹。
《一》,许毅博,2021,动态机械装置, 300×160×320cm
雅昌艺术网:您还谈到展览从空间关联时态、(超)物质性和视觉化叙述性三个点切入,能否谈谈为什么是这三个方面?
方敏儿:三个主题关注的是空间、物和叙述性,作为策展人,经常思考我们与学者、艺术批评家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在我看来这三点挺重要的。
展览展示了四位艺术家包括费俊, Daniel Shanken, Peter Nelson 和许毅博,近年创作的重要作品,四位参展艺术家都同样善于利用空间,运用视觉艺术,声音与科技等方式,与观众在探索未来的旅程zhong共融,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时间的界限仿佛被消融的那一刻,在这种具有仪式感的磁场中,涉猎到由过去的历史到重构新的历史的可能,以空间关联时态 / (超)物质性/视觉化叙事作为切入点,带出每位艺术家独有的创作导向,让每位观众都不知不觉地产生别样的互动体验与价值联想,沉醉在这个展览虚拟与现实交错的环境中,并勾画出沉浸式但独有的“多元空间”。
《肉体投射》,丹尼尔·尚肯,2022,悬浮雕塑数码影像裝置,尺寸可变
《肉体投射》,丹尼尔·尚肯,2022,悬浮雕塑数码影像裝置,尺寸可变
比如Daniel 的作品“肉体投射”,是由 GAN(生成性对抗网络)生成的,3D-GAN 搜集数千种包 括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头工具到信息时代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各种不同的“物”,利用3D技术和扫描,结合技术的培训学习,再创作出不同形态的新的“物”,以雕塑形式呈现出来。这次展览展出以此3D-GAN方式生成的两件雕塑物体,以及它们的生成过程,显现出GAN在模仿人类技术历史而制造人工制品的情景。人工智能使我们一次处理成千上万的图像数据,并引入新的造型结构,新技术为雕塑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两件作品之间播放着Daniel就同一题目创作的新媒体虚拟视频,其营造的虚拟空间中,更大的想象空间与多元时态的变化得以延伸,雕塑悬浮在空中的物理原理和慢慢转动360度的状态,让雕塑这项古老艺术发展出全新的当代形式成为可能。
《碰撞测试》,丹尼尔·尚肯,2022,铝板UV影像,80x80cm
Daniel 另一组创作由六件作品组成,极具说教意味,名为“碰撞测试”。他在网络上找到的 3000多张有关碰撞的图像,交由人工智能自学机器人处理后,得以生成这六件作品。图像直接打印在冰冷的铝板上,故意摆放在美术馆一个相对狭窄的展览空间,观众以近距离观看,感受作品中那些远看看似色彩斑斓但实际上极具危险意味的内容,大家一起重温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危险保持的警惕
《最后森林之王的宏愿》,彼得·倪森,2022,3D 打印树、 数码动画
《最后森林之王的宏愿》,彼得·倪森,2022,中国水墨画与机械人辅助绘图,158x50cm、数码动画
《最后森林之王的宏愿》是彼得·倪森Peter Nelson在2022年的最新创作。作品是一个与真实历史相关的虚构故事:一台电脑恢复了盎格鲁撒克逊 Anglo-Saxon King 国王的某些记忆碎片,尝试利用视觉形态重构叙事,组织新的历史故事,尝试探讨个体的记忆想象和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主导性对构建数码物质性的影响。正如丹尼斯·道尔(Denise Doyle)所指出的——观众(当然仍然非常在意实体性)变成了一个旅行者。作品中,艺术家在机器学习系统输出的3D模型上,投放了一件虚拟数码影像作品,影像作品的内容是一段反复重构的,森林国王拥有的宝座和森林中的树木,以此为中心,两旁摆放着共八件绘画作品,在紫色射灯的一开一关的节奏中,分别显示出两组不同图像,一组是 2022 年艺术家利用手绘与电脑打 印两种方法完成的的最新的水墨画作品,另一组则是有关 11 世纪贝叶挂毯的故事11,在观众在阅读同一组作品时, 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两组不同内容水墨画,加上亦幻亦真具历史性的叙述文字,刻意放在作品旁边。这种跳跃的叙述形式和空间时态,是观众通过想象和虚拟空间,以阅读的形式,进入新历史故事场域的方式。
《最后森林之王的宏愿》,彼得·倪森,2022,中国水墨画与机械人辅助绘图,158x50cm、数码动画
《最后森林之王的宏愿》,彼得·倪森,2022,中国水墨画与机械人辅助绘图,158x50cm、数码动画
雅昌艺术网:展览还探讨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如何共存的问题,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方敏儿:这是当下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并且已经在生活中发生,重塑人们的认知和生活。
比如我们讲的互联网思维,还有上面提到的三个切入点,人们对于空间的尝试有了更多的延伸,虚拟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对物的分析和尝试上面,虚拟空间的物也开始有了交易的可能,并且出现了各种虚拟货币,以及新的名词定义,这些都使得虚拟和现实在这个阶段不停地变化和充满了可能性。
《移植:有趣的世界》装置一,费俊,2019,互动影像装置,尺寸可变
《有趣的世界》装置一,费俊,2019,互动影像装置,尺寸可变
雅昌艺术网:具体到此次展览中,四位艺术家的作品有不同的指向性和探索领域,在策划中,关于作品与美术馆空间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安排的?还有展线的设置上面是如何考虑的?
方敏儿:作品与美术馆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还是根据美术馆空间来选择和布置作品。展览在策划上面并不是一种线性的展示,观众可以非常自由的方式观看。
我希望观众在观看展览时,用自己的直觉去感受,上面讲到未来、历史与每个人都有关,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对作品的理解或者受到的刺激也会不同,这是策划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点。我希望展览能让公众参与进来,他得到的是一种享受,不管年龄多大,都能从中有所感受。
《姿态云_姿态墙》,费俊与朱迪思·道尔合作作品,2013,互动影像装置,尺寸可变
雅昌艺术网:科技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被反复的提及,但是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又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需要人们不断的去反思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方敏儿:7月2号,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杜子德、副院长丁宁,与云美术馆的郝媛媛馆长及沈少民老师、万境艺术的周赫以及近十位科学家,讨论的话题就是科学、科技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研讨会现场
当下的艺术经常会应用到一些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两者都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一方面,科学需要的是找到答案,艺术希望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这是讨论中大家的一些落脚点,令我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艺术和科学之间有更多的合作空间,技术会让艺术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我所任教的香港浸会大学,身边的不少同事就是科学家,他们还有一个身份也是艺术家,所以科学和艺术未来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多。
Period | 9 Jul 2022 |
---|
Media coverage
Media coverage
Title 方敏儿:以艺术史为坐标反思由科技塑造的当下与未来 Degree of recognition National Media name/outlet Artron Media type Web Duration/Length/Size 3767 words Country/Territory China Date 9/07/22 Description 元宇宙作为新兴的概念,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未来人类生活的想象空间,另外一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
比如如何有效使用虚拟环境来创建新的空间形态,不是作为现实的替代品,而是作为现实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不管这个现实是实体的还是数码的,虚拟环境是否可以被视为现实的延伸——实体环境和虚拟环境共存?Producer/Author Chen Yaojie, Janet Fong Persons Janet M Y FONG
User-Defined Keywords
- Virtual Space
- Physical space
- metaverse
- history
- future
- art and technology
- Contemporary Art
Related content
-
Activities
-
a Forum "New technology and new children: the crisis and opportunity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Activity: Conference/talk/lecture/symposium/speech/workshop, etc › Event organized by non-HKBU units
-
Press/Media
-
深圳人的未来会怎样?这个社区美术馆给出了回答
Press/Media
-
Research Output
-
3—F.N.S.X@ 未来历史: F.N.S.X@ 未来历史: 艺术与科技展览
Research output: Non-textual form › Exhibition